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七十二章 作恶到头终有报(2 / 2)


被催促的黄二妮被亲娘催的一心急,把老鼠丢进缸子里后,忙就依样画葫芦的再把白纱布盖上,可惜,麻绳上那个活结她死都不会打。

没法子,外头亲娘催魂一样的催,七岁的黄二妮只得勉强打了个死结后,忙就把缸子盖给复原,而后原路返回。

最后在黄寡妇的帮助下,黄二妮成功的从小窗户爬了出来,母女俩合力给窗户复原后,黄二妮还看到亲娘从背着的包袱里头,取了一双男人的鞋子出来自己个穿上,而后还在后头墙根下狠狠踩了两脚。

做完了这些,她们母女三人会和后又飞快的离开了冯家,锁上门,避着人,飞快的离开三元巷,按照计划那样走亲戚去了。

那时候黄二妮还不懂,亲娘穿男人鞋子踩啊踩的为的是为什么,眼下她老实交代过后,于苏他们却都明白了黄寡妇的恶毒。

她这是用个男人的脚印,在转移事发后他们的注意力呀!

后头可不就是让她成功了么,毕竟连赵捕头当时都没有找到人。

说来也是黄寡妇够精明,算的正正好。

住在三元巷那么久,她很清楚的知道,三元巷子里大家平日里的作息时间,卡点卡的正正好,这不还真叫她谋算成功,一路上根本没人看到过她们母女三人的往返,加之这时候也没有什么指纹勘验技术,可不就让她们成功的投了毒老鼠了么。

也得亏于苏没有贪小便宜,没把老鼠捞出来后继续用那个奶,要不然,砒霜毒死的老鼠在缸子里泡了半天一夜,指不定就能毒倒人,给他们的生意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如今真相大白,虽然于苏他们没有什么打损失,烤糕也没有毒到人,今日也没有丢失什么财物东西,可黄寡妇这样的人,衙门是决计不敢再用了的。

当赵捕头哥几个押着黄寡妇母女回了衙门,把事情跟百忙中的王县令那么一禀报后,刚刚因着年前徭役的事情,被上峰斥责的王县令并未对此多做纠结,当即就有了判决。

说起年前的徭役,他还得多谢于苏的提醒,要不然啊,自己眼下遭到的,恐怕就不是被上峰斥责的简单结果,怕是结果会更加凄惨,被罢官都是有可能的呀!

如果自己没有事先预防,还亲自下去查探,抓出蛀虫,三令五申的改善力夫的生活情况,主意工地质量,工期的把控,严格把手预防一切事端,成功杜绝了大祸患的发生,若是真让徭役闹出大事,到时候连同两条江面上几个县一起爆发的冲突,死了的人多了,一旦民反,自己……

他一个再无家族可依落魄世族,妻子再有些嫁妆恒产,也无法支撑自己去疏通上下,而且自己也不屑用妻子的嫁妆去疏通。

自己又跟郡守,府都刺史不是一个路数派系,如此,最后倒霉背锅的恐怕就是自己呀!

不像如今,虽说工地上也有力夫死亡折损,却也在往年的数目之内。

隔壁几个县出了大乱子,再怎么背锅也轮不到自己头上吧?

如今被申斥,不过是上峰看自己不过眼,上峰不喜就不喜,考评差就差呗,斥责就斥责呗,反正他也才来通阳。

此刻的王县令还不知道的是,于苏帮他避过的,何止是这一遭?

在马上要到来的汛期,当沅江,清洗洪水泛滥肆虐,力夫们刚刚修筑的堤坝垮塌,周遭百姓死伤无数时,唯独他负责的那一段堤坝仍旧坚挺。

曾经原书中最后被抄家砍头的王县令,对自己侥幸避过大祸冷汗连连,面对朝廷下达的贬斥,被申令继续留任的结局,王县令对于苏的感激又加深了一层。

只说当下,受到了斥责的王县令心情虽然郁郁,却也记着于苏的好,听到黄寡妇所犯之事,所欺之人是于苏小夫妻俩后,王县令对黄寡妇深感厌恶。

不过身为一名百姓父母官,公正严明是必须的,不能因私而有所偏颇,他还是按照理法判处了黄寡妇,罚银二两赔偿于苏的损失后,责打黄寡妇十板子,并勒令其回家后要好生教导女儿,不许再有小偷小摸行窃之举。

当然了,都这样了,黄寡妇县衙的活计自然是不会让她再干了,王县令看在黄大妮、二妮俩女娃的份上,让其书吏给干了半月的黄寡妇结算了整月的工钱,大手一挥,便不让黄寡妇再去衙门做活。

不仅如此,等黄寡妇事后回到冯家院子里后,冯老太也对黄寡妇母女很忌惮,干脆的退了她们母女三人的房租押金,忙就把她们打发离开了自己的家。

黄寡妇的名声可算是臭大街了,莫不说三元巷里没一户人家愿意租房子给她们住,就是就近几条街,乃至全城中但凡知道她们的事情的,就没人敢租房子给她们。

毕竟贼偷啊,还会给你家入口的东西里塞死药死的老鼠的人,这么恶毒的心思,谁人敢哟。

到后了没法子,黄寡妇只能恨恨的领着两个女儿,灰溜溜的出了城,准备混回她早就嫌弃的亡夫家去讨生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