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9节(2 / 2)


  “妙!这竟然是拨霞供!”

  张庙儿吃得热火朝天,已经把说书人的故事暂时抛到脑后。吃了拨霞供有些口渴,他拿起杯子要喝,忽然发现里头已经没茶水了。他拿起桌上的水壶要给自己倒上,就见一个小二飞快地跑过来,在他之前拿起水壶,将里头的茶水倒满。

  “客官这水有些凉了,我为你换一壶去。”

  “啊……额,好……”

  吃完一盘菜,张庙儿的筷子才夹走最后一根菜,这盘子便被眼尖的小二收走。吃菜吃热了,张庙儿脱了外衫,立刻有小二帮他把衣服放好。

  张庙儿吃得酣畅淋漓,他从未吃过如此好的拨霞供,这菜色不比千秋楼的差!

  等到吃完,张庙儿还意犹未尽,小二拿了块湿布来:“请客官净手。”

  张庙儿惶然一怔,忽然觉着自己仿佛成了人上人。等他回到千秋楼时,还晕晕乎乎,感觉自己踩在云上,摸不着底。

  姚掌柜问道:“那唐小三元到底在做什么东西?”

  张庙儿一时语塞:“这……”

  “嗯?那细霞楼可有异样?”

  张庙儿想起自己还未听完的故事,以及那锅美味的拨霞供,还有那细致入微的服务。他心中醺醺的,没喝酒人也醉了。“这细霞楼有异样,掌柜的,我明日再去探探,定能探出他的虚实!”

  姚掌柜眉头一皱:“行。”

  开张第一日,细霞楼的生意从巳时做到了申时,到了晚上,依旧灯火通明。

  谁也不懂为什么有那么多客人愿意进去等着,等上半个时辰再吃一锅拨霞供。而当姚掌柜发现不对时,那张庙儿已经悄悄逃了,换了家铺子再干,姚掌柜完全找不到人,只能气自己看走眼。张庙儿倒也想去细霞楼做伙计,可细霞楼的伙计不是那般好干的,寻常人竟然还进不去。

  细霞楼的生意红红火火,虽说没抢其他酒楼的生意,但若是可以去细霞楼,客人们一般都会去。甚至他们还愿意去候客屋等着,听说书人讲述那神童得天下的故事。

  十月末,林账房来向唐慎报喜,唐慎正在练字。

  “……生意好极了。”将这一个月的账目报上后,林账房道:“小东家,起初我还不懂你为何要去管那些迟来的客人。如今看来,您可真高明!很多客人都已经不是专门为吃拨霞供来,而是为了来听书呢。为了听书,来吃拨霞供,这可真是妙!您怎的不让说书人在咱们酒楼里头开个讲堂,这样客人不就可以边吃菜,边听书。”

  唐慎停了笔:“让他们一边吃饭一边听书?呵,那他们岂不是能吃到地老天荒,不肯走了!”

  林账房反应过来:“是我蠢了。小东家,也是您那书写得妙,听得人荡气回肠。”林账房羞涩道:“实不相瞒我也去听了两天,恨不得进入书里,与那小神童一起杀尽恶人哩!”

  “我只是写了个故事梗概而已,是林账房你找的那两个说书人妙笔生花,把我粗糙的故事扩写得无比精妙。”

  林账房:“小东家就别谦虚了。只不过这故事已经快讲完了,小东家可有新的故事?”

  唐慎一愣:“快讲完了?”

  “是。”

  “这么快……额,我也没什么故事。”唐慎上辈子是个理工男,只看过几本网络小说,能依葫芦画瓢写出个古代版打脸爽文已经烧光了他的脑细胞,比科考还累。他想了想,道:“姑苏府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如此,林账房,我们做个征文大会,邀请整个姑苏府的读书人为咱们细霞楼投稿!”

  林账房对唐慎的奇思妙想早已习惯,可听了这个征文大会,他还是一惊。他询问唐慎该怎么做这个征文大会,唐慎向他大概说明。林账房喜道:“小东家放心,交给我来办就是了。”

  进了冬,细霞楼的生意更加好了。

  腊月初,唐慎前往金陵府,到江南贡院报考次年的乡试。

  乡试也称秋闱,三年一次,一般在八月举行。还有大半年的功夫,唐慎自知不可能拿到解元,但他决定去参加一次乡试,否则等下一次就是三年后了。按他现在的水平,拿一个举人有八成把握,若是明年能一举中第,他便不打算继续往下考了。

  这事唐慎没与任何人说,但是他感觉梁诵应该察觉到了他的小心思。可每日的授课上,梁诵对他从未有过一点放松,处处严格,唐慎也是苦不堪言。

  唐慎叫苦连天:“先生,每日要写两篇制艺、一首试帖诗,整个姑苏府都少有学生这样勤奋刻苦的读书人!”

  梁诵哼了一声:“我年轻时读书,每日写三篇制艺,从未停过,此外还要从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中选取一本,每日抄写一遍。”

  唐慎:“……”

  “您还是人吗……”

  “嗯?”

  “没什么没什么,小子什么都没说。”

  梁诵卷起一本书,在唐慎的脑袋瓜上轻轻打了一下:“明日去江南贡院报道?”

  “是。”

  “那明日的制艺和试帖诗,就不用写了。”

  唐慎喜出望外,这可真是这些天来他听过最好的消息,比火锅店赚了再多钱还要令人兴奋!

  从大运河坐船到金陵府,只需半日。

  唐慎下了船,与姚三一起去江南贡院。他将自己的学籍存在了江南贡院,拿到了一张名帖,凭借这张名帖,他明年七月就可以来江南贡院报名乡试,八月参加科考。

  既然来了金陵府,唐慎就去了锦绣阁看看。他来得不巧,锦绣阁的方大掌柜不在,店里的伙计也不认识唐慎。唐慎在锦绣阁里待了一刻钟,他发现这里卖得最好的依旧是肥皂,但是除此以外,卖得好的竟然不是香皂,而是黄金缕!

  “真是奇事,难道金陵府的人就这般有钱?”

  一个伙计听到他这话,笑道:“客官不是本地人吧。”

  姚三道:“我们从姑苏府来的。”

  “哦,那你们应该也见过黄金缕?是了,姑苏府的黄金缕卖得肯定没咱们金陵府好。毕竟您要知道,这黄金缕在姑苏府得了梁大儒题字,说是‘蛾儿雪柳黄金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在姑苏府,黄金缕也得了题字。您且看那,‘烟笼寒水月笼沙’,说得正是这被白沙碧水所装点的黄金缕呢!”

  唐慎随着伙计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锦绣阁的中样,悬挂着一张横额,上题七个字——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