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26章李起入京(2 / 2)

  虽然此时吴三桂还未明确打出反明大旗,但是鉴于吴三桂之前的过往表现,他的行为不得不引起弘光朝廷的重视。

  所以很快,在朝堂上便是展开了一场关于吴三桂的议论。

  以马士英为首的主战派,他们主张派出江北四镇之一的黄得功,让他前去攻打吴三桂,将其剿灭,以绝后患。

  而以史可法为首的人则是主和派,主张安抚招降,希望可以将吴三桂再度收编,回归大明朝廷,

  这样既可免了刀兵之灾,节省许多军饷钱粮,又可增添大明王朝的实力。

  至于堵胤锡,他则是主张先招后剿,认为吴三桂既然和清廷反目,在无根漂浮之下,必然也希望有一方势力可以投靠,

  所以不如先行对他招抚,以天下大义为感召,使其改正归明。

  若是招抚失败,再出兵不迟。

  弘光皇帝对军事上的事情一直以来便是两眼抓瞎。

  当然,不光是军事上,就是对民政上的事情,他也是两眼一抹黑,凡事都是以马士英的意见为主。

  此时弘光皇帝见马世英在朝堂上为主站争的面红耳赤,弘光皇帝下意识的便是认为马士英的观点应该是正确的,

  于是便也采纳了马士英的主张,认为即刻出兵剿灭吴三桂,当为最紧要的主张。

  堵胤锡见弘光皇帝心意已决,便是最后请命道:“皇上,黄得功生性高傲,加之如今又有拥立之功,性格日益嚣张跋扈,寻常监军必不可制他!

  故,微臣请命,添为监军,一路监督黄得功大军出兵河,南,还请皇上恩准。”

  弘光皇帝见堵胤锡竟然是不顾危险,主动请命去当监军,英勇报国之心可谓让人钦佩,不由得,弘光皇帝也是对堵胤锡暗自点头。

  而后弘光皇帝又看了一眼马士英,见马世英也是点头,于是弘光皇帝便准其所奏,命堵胤锡手持尚方宝剑,随黄得功所部去河南剿灭吴三桂。

  堵胤锡得令后不敢怠慢,散朝后便是立即动身,赶去黄得功大军之中。

  按下这些暂且不表,单说堵胤锡离开不到三天时间,李起便是奉诏来到南,京,面见弘光皇帝。

  这一天南,京城可谓是万人空巷,人人皆是跑到大街上夹道恭迎李起。

  别看前翻李起自污,成就了堵胤锡的名声,但是这一点自污也不会对李起的名声造成很大的损害,毕竟李起的身份摆在这里。

  先帝三皇子,并且还是如今硕果仅存可知的先帝龙裔,不但身份尊贵了得,而且还立下了不世战功,先斩满达海,后杀阿济格,两蹶名王!

  并且还杀死鞑子一万多人,这可是自大明和鞑子交战以来从未有过的胜利战果。

  若是大明早两年打出这样的胜仗,那么鞑子根本就不可能有入关的机会。

  这般的滔天巨功,又怎么可能因为那一点点自污而受影响呢,不过是小节而已。

  同样代表弘光皇帝前来迎接李起的是内阁首辅马士英。

  此时只见马士英引领着数位朝中大臣,顶着太阳,在南京城外十里长亭等候,前来迎接李起,这待遇也可谓是隆重非凡,给足了李起的面子。

  李起似乎也很高兴,只见他轻车简从,不过只带了三十几个人前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