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二十章:周卫国的问题(2 / 2)

关于海军可以说是国民政府永远的痛,因为此时的中国海军已经完全不能称之为独立的兵种了,自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海军的元气就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

而开战之后,江阴一战中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直到现在国民政府的海军只剩下几十艘大小舰艇总排水量还不到几万吨。

而同时期的日军的海军却有几十万吨的总排水量,单单航空母舰这样的战略性武器就有四艘,战列舰更是中国的无法比的。

另外日本海军的航空兵部队也极其的强大,拥有大量的九六式舰载机,其性能远比国民政府装备的老战斗机要先进,因此中国的海军现在只能沦为内河航运船只。

况且战争一开始中国就把所有的沿海城市丢了,诺大的一个中国竟然连海军可以栖息停航的海港都没有,全部的制海权都丢失的一干二净。

如此一来中国虽然还有海军,但是却没有可以用来保卫的海疆线,真的是极其的悲哀。

现在的中国海军比之日军的海军那都不是一个等级上的对手,而武汉这个水陆交通发达的城市,其内河航运也是极其便利的,在方便中国抗战物资运输的同时也给日军留下了可趁之机。

此次日军为了能顺利拿下武汉,直接出动了战斗力极强的海军第11战队,该战队单单炮舰就有二十余艘,加上辅助作战的炮艇等,各种舰艇足足有五六十艘。

正因为如此,周卫国很担心日军的海军沿着长江一路逆江而上,那可不只是武汉危机了,连重庆都会直接受到日军的威胁。

而且事实上日本人就是这么干的,不管是马当战役还是湖口战役以及正在进行的九江战役都能看到日本海军的身影,其第三舰队主力现在就停泊在九江长江江面上。

面对周卫国突如其来的发问,陈诚沉默了,他很清楚周卫国的这个问题的分量!

原本这个会议其实是没必要开的,但是现在开了的目的也不是因为战局本身,而是做给周卫国看的。

毕竟作为武汉会战的新手,国民政府即便是打算让177师当炮灰,但是在形式上也得给予周卫国所部足够的尊重。

所以说今天会上所说的话都是事先经过安排的,包括薛岳之前自告奋勇,要求所部的第一兵团增援九江。

但是现在周卫国问的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再事先“预定”的问题之列,这下着实让台上的陈诚为难了。

不过陈诚是何人,那可是国民党内部有名的军事家和悍将,只是稍微停顿了一下便说道:“我不说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海军现在的实力,根本无法在海面上同日军争夺制海权,所以我们的海军只能在内河和日军一见高地。然而我们在长江上的舰艇也不是日军的对手,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将整个长江都封锁了!”

“封江?”

“对,就是封江!武汉会战前根据委员长的命令,海军的陈上将会同第九、第五战区部队,在马当至汉口间,构筑十几处要塞炮台,设立江防要塞司令部,以谢刚哲为司令官。”陈诚解释道。

接着陈诚又说道:“数日前,海军总司令陈绍宽乘坐军舰,从武汉顺江直下,亲赴前线指挥海军作战。与日军在长江进行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水战,战至是日黄昏,双方均伤亡惨重,随即撤出战斗,陈绍宽上将率领海军主力一部从安庆返航。”

“陈绍宽上将命令海军舰炮将设于江中和岸边所有的航标,逐一轰毁。来到九江,又下令在九江以下水域布设水雷,实行封江。据海军局发来的电报称,海军舰艇已经在九江方向的江面上布设了一千多个水雷。至此,该段长江,水雷密布,险象万千,航道梗阻。”

陈诚说完后,会议室里一片沉闷。在座的都是国民政府高级将官,或许打仗上能力有高低之分,但是这点见识还是有的。

谁都知道封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滞缓日军的进攻,但是对中国的危害同样巨大。

要知道国内大多数的铁路都被日军截断了,长江沿线的交通有一多半是靠长江来维持的,如果封锁长江作为一种军事手段的话,那么他对中国的限制和危害不比日军小,可以说这是一种两败俱伤的打法。

不过对于积弱的中国海军来说,也只能用这种鸵鸟战法应对强势的日本海军了。其实封江还是很管用的,最起码在眼下起到了许多积极的作用。

要是不封江的话,日本海军强大的第3舰队逆流而上,很快就能打到武汉。但是现在封江了,敌强大的海军舰队便没有作用,只好裹足不前。

日军想要继续前进,一种办法就是派出大批兵力下江“摸雷”,另一种办法就是派出舰艇进行趟雷。但不管是哪一种都比较费时费力,对于当前的战局影响很大。